中国人民大学:新闻记者的基本功——采访与写作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记者的基本功——采访与写作

5 (8人评价)

第六课 通讯的采访与写作的笔记

相关课时: 笔记详情:

第六课 通讯的采访与写作

 

通讯与深度报道是难于区分的。

通讯的特征

1 传播更详细、深入的信息

文体容量大 具有整理的功能

适合调查性报道和解释性报道等深度报道

2 适合受众的接受心理:故事性和人情味

 

消息 是速报新闻体

通讯 是详报新闻体

适合 调查性报道 、 解释性报道。

为什么我们喜欢看杂志呢?

杂志上全都是通讯。基本没有消息

 

但是唯一的:新闻特写!

在体育报道之中,体育新闻的特写

写的非常之快,如比赛结束之后。

 

《冰点》杂志

在上海大火时报道了一个香港大火

在香港大火之后,使香港变样了。

96年的那一场大火,死了41个人。

 

二 通讯的种类

1 人物通讯

先进模范人物、风云人物、凡人新事、

普通百姓、负面人物

2 事件通讯

突发事件、预知事件

3 工作经验通讯

4 解释性报道

提供背景、释疑解惑的深度报道

5 调查性报道

揭露黑幕的深度报道

 

在“走转改”中越来越多的先进模范人物被凡人新事给代替。

主流媒体报道中最多的是“工作经验通讯”

人最有意思的就是永远不知道人要什么?

开放性的 关于南方记者对于富士康

媒体独立报道 属于 调查性报道、揭黑性的报道。

 

三 通讯的采访

1 找到权威的采访对象

2 高质量的人际沟通

     素材的故事性

     典型事例的挖掘

3 采访中的写作因素

 

通讯的采访不同于消息的采访

要有深入的采访,没有深入就没有故事。

故事为主、故事为胜。

消息采访时粗略性采访。

消息我们可以不太考虑写作,但是我们在写通讯的时候就要考虑主题、题材、写作手法。

新华社的角度很宏观

南方周末的体验记者是微观的角度的。

 

文体很自由

一定要注意主题!!!

主题一定要可以用一句话说出来,我们一定要明确主题!

问题:两篇报道的主题一样吗???

基本工资提高、打工时间封顶!

素材 也不一样!

新华社是从权威的部门拿到的具体的数据资料,但是南方掌握的是具体每一个个体在富士康中的工作经历和感受。所以素材也不一样!

主题也好、素材也好、解构也好!

一定要简洁,要不然传播不出去!

“解构”(eg:小标题啦之类的)

我们要在不断的写作中掌握解构的运用!

 

四 通讯写作的基本要求

1  通讯的主题

2  通讯的素材

3  通讯的结构

4  通讯的表达

 

五  通讯中重要的一点就是:对于故事的理解

心里有阳光的人。我们难道的材料是悟性材料!能够让读者有感染力的材料就是悟性材料!

所以电视作人物节目时就可以把人物做的非常立体!

 

六 人物报道的采访

对于故事的理解——悟性材料

典型? 材料的对位

张力? 画面?情节?声音?个性化语言?

 

捕捉

现场!现场!

案例:法警背生病被告

追踪和挖掘的

高质量采访

案例:药价追踪、胡锦涛接见艾滋病人

 

我们在办公室开展普查性采访

之后我们去现场进行二次采访!

社会歧视让艾滋病人没法过。

 

通讯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我们只有在不断的写作的过程中才能够进步和掌握的!

 

0 0

你感兴趣的课程

5万+浏览/ 512学员/ 4评分
免费
3万+浏览/ 710学员/ 4.2评分
免费
3万+浏览/ 660学员/ 4.6评分
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