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时事 加入小组

171个成员 3069个话题 创建时间:2012-09-07

解构某报一名专栏写手

发表于 2012-09-30 2553 次查看


他是加拿大一家本地报纸的时事评论员,国际时事专栏写手。虽然他未必知道他写的是什么,但能就任何世界热点要闻,以每一两天一篇的速度,写出一系列规定长度的专栏文章。

这是他几天前就钓鱼岛中日争端写的一篇文章的几个要点:
1.从头到尾他用“尖阁”这个名字,仅仅是在写了几百字之后才提及这个岛屿的本名:钓鱼岛,并且不忘加上“中国人称之为”这个定语。
2. 他在文章里写道,中国“绝大部分反日游行都是由政府导演的”,人们打着“由政府提供的标语,如果他们自己没带标语的话”;称政府会告诉他们哪些口号可以 喊。他称示威群众为“cast”即一群“演员”,称他们的示威行动为“perform”即“表演”,演完了就打道回府。
3.和所有英语媒体一样,他每次提到《环球时报》时报时,都不会忘记加上“官方控制的民族主义媒体”这一标签。

当 然,他必须这样写。这种专栏文章的旨趣本来就不是智思,更不是独立思考。无论是他来写,还是由另一个写手来写,都是同一个基调。如果你查看他所用的措词, 不会与任何一家英文媒体有多少区别。如果他拒绝这样写,主编自然会再找一个人来写。他身后成千上万个没有面孔的的竞争者就会取代他,他随时就会丢掉饭碗。 另一方面,他在这个角色上演久了,已经成了这个政权某个角落的某个舆论机器的一部分。因此,他的利益与决定他的口径的那些人的利益或多或少是一致的。

20 多年前,我也是一个在街头抗议的学生,每天晚上挂在短波上收听国外广播,相信他们的每句话都是真理。等我去国经年以后,才逐渐认识了英语媒体先进的洗脑技 术。我很高兴自己已经成了一个英国诗人拉金所说的“较少受欺骗者”。读国外报刊的专栏文章,最大的好处就是让我明白了,确实有人仇视中国。但是,他们又必 须将仇恨隐藏起来,如有必要也会说些冠冕堂皇的语言。而将公然的仇恨置换为隐秘的洗脑,就是其媒体的业务范围,而时事评论员不过是承担这个脏活的特定人 群。

这种仇恨是带着一种极其深刻的非理性动机,其心理过程异常复杂,还夹杂着种族主义和“文明冲突”的潜意识。这跟中国的不同政府形态或 体制或许有关,但也不是绝对的。苏联解体之后,他们继续仇视着俄罗斯。只要能任何一个议题上瓦解他们心里所认定的“敌人”的利益,如何精心选择措词去误导 读者,甚至不惜捏造事实来欺骗其本国民众,是这个行当本职工作的一部分。

网上曾有人概括这种洗脑术的六大特征,包括在报道国内问题时积攒 可信度,然后在国际议题上撒谎。美国为入侵越南而制造的“北部湾事件”、为入侵伊拉克而编造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假情报,还有一些国际媒体对乌鲁木齐事 件的极端可耻的解读,不过是几个典型的例子。这些媒体在报道其国内新闻时不敢轻易撒谎,也并非出于职业道德,而是因为同行竞争和党争形成的恐怖平衡,使他 们彼此之间不敢那么放肆。但报道国际新闻时,这种制衡就不存在了,这些媒体就很乐于将“言论自由”滥用为“自由撒谎权”。

这些专栏写手人 数众多,而且特别高产。但每年至少要就很大的议题写一百多篇文章,这就可以排除对任何议题进行客观而深入研究的可能性。因此,写手彼此“借贷”论点甚至词 句也就不足为奇了。没有人会指望这些专栏文章能达到任何起码的学术标准,但奇怪的是,也没听说过他们彼此之间指控有谁抄袭或剽窃。一个公开的秘密是,他们 既然是别人的喉舌,当然也就不需要有什么个人见解。对这名写手而言,独立思考和判断并不是什么优点,而是职场上的危险动作。给他们付钱的人并不在乎他与另 一写手语言雷同,怕就怕他自由发挥而失去控制。

发表回复
功能维护升级中,维护完成完后将再次开放,非常抱歉给您学习造成的不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