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公开课 加入小组

965个成员 2994个话题 创建时间:2011-10-19

给你一个机会,你想创造一所怎样的大学?

发表于 2012-12-10 5690 次查看

编译:果壳网 

如果有一个机会,让你重新创造大学,你会建造一所怎样的大学呢?


美 国《高等教育纪事报》发起了一项名为“重塑大学”(College, Reinvented)的征文计划,向读者征集他们心目中大学办学的理想模式。他们收到了来自各界的回应,应征者从大学教授到高校行政管理人员,从本科生 到高等教育界的领袖人物,还有对教育感兴趣的其他人,他们给出了不同的答案:有的抽象、充满理想主义;有的详尽具体,在短短500单词内列出了预算和课程 设置这样的细节。除了阐释性的方案,编辑部还收到了两部视频和好几首诗。
这个活动非常有趣又很有意义。果壳网编译了这次入选决赛的5个方案,让中 国的读者也来看看美国人对大学有着怎样的理想,并会受到怎样的启发。 投票结束后,《高等教育纪事报》将公布获奖者名单以及这5名决赛入围者的真实身份。果壳网会继续关注这项征文后续进展,并跟进投票结果。

好市多大学
------------------------------------------------------
 
我会照着一家律师事务所的经营模式建造我理想中的大学。在律师事务所里,资深律师拥有公司的股权并委派各种各样的行政管理职责,同样,在我的大学里,教职工是学校的股东,行政管理人员为他们服务,而不是反过来。
就像好市多(Costco)连锁店一样 [1] ,我的好市多大学会在一切无关紧要的事情上缩减开支,以此来保持低的成本,目标只有一个:为终端用户提供有效的服务。(但是,学生们绝不是顾客,哪怕在掏钱的是他们。)
这 样,院校的基础设施建设就可以免了,省下来的钱会用到学生们身上。食堂、宿舍、体育特长生培养计划,甚至连图书馆都不是必须的,只要校园建在一个大城市 里,学生们都能上网。理想情况下,办学成本可以维持在一个足够低的水准,学费就能把一切都包了。所以,这在经济上也讲得通:假设每个大学教授一年挣8万美 元,每学期上4门课,也就是一年教8门课。按照典型的日常开支来算,一门课一年大约要花2万美元。
假设每门课都有10个学生报名,每个人就需要交 2000美元。一学期4门课,一学年8门课,学费加起来1.6万美元。好,或许教室的租金是额外的——没有错,所有东西都是租的。宽松的估计,教室的租金 费用是每小时50美元,也即一个学生一小时5美元,总共45个课时,每个学生需要交225美元。
学生们或许还要每个人再交4000美元的杂费,这样学费总计2万美元一年。(很遗憾,在这个计划里奖学金是没有可能的。)
现 有的高等教育办学模式的一大优点,便是研究和教学的结合。我或许还会开办好市多大学的一个姊妹校——好市多研发所(Costco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给教授们提供一个创造知识产权的工具。现实中最明显的例子便是斯坦福研究所(Stanford Research Institute),那里承接各种各样的科学和教育领域的商业合作。
另一方面,我也会鼓励好市多大学人文专业的教授们通过创建大型网络公开课(MOOC)来产生收入。 好市多大学和好市多研发所必须保持相互独立,但临时的人员派遣及其他形式的紧密合作将会得到鼓励。事实上,好市多大学的某些课程就会涉及到在好市多研发所里实习。
如果有彼得•泰尔(Peter Thiel)那样的企业家愿意为不去上大学的人提供基金 [2] ,也许他或者像他一样的某个人会愿意提供建立这所大学的必要的启动资金。创始教师们也可以购买股权,就像律师事务所的新合伙人那样。
或许各个领先的大学也愿意为好市多大学的概念出一笔资。既然他们已经被赐予了这么多的优秀人才,师资和生源都是,多的都招收不过来,好市多大学也许可以把剩下的这部分人包圆,连挑选的精力也省了。
[1] 好市多(Costco)是一家仓储批发会员式企业,在全球300多个地区开有连锁店,商品种类繁多。其经营理念是以尽可能低的价格提供给会员高品质的商 品。为了达成这一目标,好市多在商品策略和卖场的经营管理上都竭力降低营运成本,将省下的金钱回馈给会员,尽可能的提供给会员更多的免费服务。
[2] 彼得•泰尔,美国企业家,2012年福布斯最佳全球创投人榜单排行第8。泰尔的投资履历包括:2004年,他给Facebook投资了50万美 元;1998年,联合创办贝宝公司(Paypal),贝宝于2002年被Ebay以15亿美元收购,他净赚6000万美元。在2011年5月,泰尔宣布了 泰尔学员计划(Thiel Fellows)的一期班,该班由24位年龄在20岁以下的年轻人组成,泰尔向每人支付10万美元,以便让他们在两年内“组建未来的科技企业”,而不是去 上大学。

修道院式大学,21世纪的新高校
-----------------------------------------------------------
 
在大多数关于高等教育改革的讨论中,人们争论的都是如何把我们推向前进入21世纪。坦率的说,我不同意。我会把高等教育往后退。在我新建的大学里,我们都往回倒退800多年,都变成修道士。
这 所大学不会吸引人来参观访问,严苛的清贫戒律、行乞为生的生活方式以及与社交媒体的彻底隔绝,反倒可能吓跑未来的学生。大学本就不是给没种的人上的。入学 后,学生统一外罩棉袍,面料都是一样的(可以系上装饰性的腰带)。所有的移动设备,包括笔记本电脑和iPad,全都交由门房看管,只有到镇上买牙膏时才能 领回。校内通讯一律用羽毛笔沾着墨水在羊皮纸上写;手写体就是你能选的字体。
在课程设置上,这所男女合招的大学会把学生分成男僧班和女僧班,一个班最多15人。一个学年有12个月,跟着公历走;每年放两次假,每次休息6周;还有两个月在外国过。
在整个学年里,全校师僧将从多个学科角度解决一个大的问题,比如清洁水源危机、中东和平,或者怎样办好美国的公共教育。当家长们问起:“你在那儿都学了些啥?”的时候,我的学生们可以答:“拯救世界。”
头 两年的课程表是固定的。所有的学僧都学习一样的基础课程:哲学、世界宗教、 莫蒂默•阿德勒定义的名著 、数学、生物、化学,以及中国历史、俄罗斯历史、印度历史和英国历史。此外,学生必须学习阿拉伯语、中文、西班牙语或者印度语。要拯救世界,你得要知道世 界上都有哪些人。
第三年,每个学僧会跟一名教职工导师配对,后者将引导他或她走完一个多学科的“攀顶计划”(capstone project)。这将会给众学僧提供丰厚的搜集教授奇闻轶事的机会,也将培养他们的研究技能。通常这一学年也是学僧们开始在学校的葡萄园或酿酒厂工作的 时期,理由当然自不用说。
学僧严禁在大四前写简历或者找工作,一经发现即有被开除的风险。在大四这一年,学僧们将离开校园,脱下袍子,跟着毕业的校友一起开始全天的实习。但是,他们必须戴上披风,以此来提醒自己,他们的人生目的是拯救世界(还记得不?)。
除 了种葡萄和酿啤酒,学僧们还要自己种粮食,自己煮来吃。这可以降低学费,同时减少对学校伙食的抱怨。不用学习和做饭的时候,学僧们可以在校内的舞厅里放 松。学校里有很多的舞厅,虽然大部分都有着迪斯科旋转光球,反反复复播放着《心之全蚀》(Total Eclipse of the Heart),还是有一座学生共舞的大厅,在那里,男僧女僧都像简•奥斯丁小说里的人物那样跳舞。
他们也许是学僧,但他们是有教养的学僧。赞成的投我一票哦~

全球村大学
--------------------------------------------------------------------------
 
强 调对生活的各种意义和行为从多学科角度进行探索的体验式学习,强调对包括文学、视觉和行为艺术以及STEM科目新语言的浸泡式体验,强调在以这门语言为主 要语言的文化中生活和学习来在口头上和书面上掌握另一门语言,全球村大学的目标是通过有纪律的参与,力争将学习的焦点重新集中在体验的深度而不是知识的广 度上。
在第一学年,学生们会参与4个浸泡式学习板块,每个8周长。全球村大学规定所有的学生一律参与一门研究和写作的课程,在课上每个人都将构建意义、创造知识,而不是仅仅接受前人已经消化过的信息。
通过自己选择的一个主题,从人文或STEM学科里皆可,学生们将会和他们所选领域的专家们配对,这些专家有来自学术圈的,也有不教书的职业人士,他们会和学生们一起协作开展研究协作项目,这将使学生们探索深入研究的过程以及将想法变成最终的书面作品的复杂。
第二个规定板块是“科学和生态学的历史”,在这一板块中学生们将通过对学院社区和当地经济中的资源分布和利用之间的关系进行田野调查,学习科学和生态学的原理。
第三个板块全部用于和优秀的书籍打交道,在这一板块中学生们与各位作者就书中的人物形象展开交谈,讨论这些人物面对的道德选择以及这些选择在文本中以及在学生们的生活经历中所具有的含义。
第一年的最后以一段浸泡式的语言学习收尾,这将在学生不熟悉的世界某地展开,通过在超出其经历范围的领域上摸索行进,学生们将形成对自我的和对他人的认识。
在 全球村大学的第二和第三学年里,全体学生都将被要求完成另外的8个学习板块,通过选择多学科的课程,比如“引导探究博物馆和音乐厅在文明社会中的角色”和 “世界从政权国家到全球网络的转变”,这些课程的侧重和额外提供的信息将培养学生们把所学转化为实践应用,在比教室能承载的一个更大的背景下发挥作用。
第四年将在海外度过,学生们在一名教授或社区负责人的指导下展开实习,包括每周一次的问答讨论会,和所有一起实习的学生一起,分享各自多种多样的学习经验。

移动大学
----------------------------------------------------------
 
高 等教育给了学生发现自我和发现新事物的机会,以及对两到三门学科领域的深入了解。若是有哪所大学或学院装作能给更多,那它很有可能是在误导市场。实现这3 大目标的一种方法是建立一所四年制的“移动高校”,它的“主场”不是由地点而是由4名教导员所决定——在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和艺术领域各有一人——这4 个人在4年的时间里,带着一个只有40名学生组成的班级,在各所院校之间转移。
帮助学生发现自我的最佳方法,是把他们带到国外去,放在一个异域的环境中,让他们接触到“别人”是如何看他们和他们的国家的。移动大学的学生们第一年上的课将是人文。
第二年,根据协议,移动大学的学生们将进入一所美国的综合大学或者专科院校就读,那里拥有一流的社会科学方面的师资力量和课程建设,学生将继续学习第一年修学时去的那个地方的语言。第二年的重点在于民主社会中公民权的意义,学生们将采取跨学科的方式学习。
第三年,学生们将进入一所拥有杰出的自然科学和人文学科教师队伍的美国高校就读。他们的外语学习将会继续。
在最后一年,学生们会回到他们大学开始时去的那个国家,进入当地的一所大学就读。通过这一年的学习,他们将能说上一口流利的外语,并在一个或多个学科领域中展示出高水平的专业素质,还很有可能具备一些跨学科的专业能力。
这 种办学方式利用了现有的高等教育资源,依靠移动大学和学生们访问的各高校之间小心设计的口头协议得以实现。4名教员中的每一位都全力投入到优秀的教授和指 导工作中去,每人的年薪是2.5万美元,外加食宿和差旅费。其中一位会多挣2.5万美元,这是他安排商定协议和管理旅行和住宿事宜的酬劳。移动大学办学四 年的成本一个粗略的估计为150万美元,其中40名学生的综合费用大约是每人3.75万美元。承接学生的各所美国高校应该提供一些援助,或降低学费成本与 他们的平均折扣持平。
移动大学的成功靠的是挑选出优秀的教导员和选择合适的国际院校(学费受当地政府资助)和国内院校(急于降低招收富有冒险精神 的学生的人数),找出40名专注于学业而又乐于冒险的学生签署一份具有法律效力的四年期合约(没有中途退学这一说),得到政府承认,或许还有就是为财政上 有困难的学生募得一些私人赞助。


Ps:如果给你一个机会,重新创造大学,你会建造一所怎样的大学呢
10回复
  • 2楼 huhu 2013-01-14

    私塾+讨论班

     

  • 3楼 少女_来学习吧 2013-01-23

    @huhu  真棒 加油!

  • 4楼 信陵君无忌 2013-02-28

    我心目中只有学校,没有大学或中小学。所有人在接受九年义务教育后都应该去工作赚钱,然后选择自己喜欢的学科进修。只要你喜欢,交了学费在每年的开学季就可以报名无需考试入学,结业时考试领单科的结业证,不需要作弊。考得过就考,靠不过就重修。再不过或念不下去就不念,挑喜欢的,有用的念。衡量每个人的水平不再是那个名校的毕业生。而是一生共有多少门结业证。

  • 5楼 信陵君无忌 2013-02-28

    这样,就不会有人遗憾说我当年不懂事,错过了学习的好机会。也不会有人遗憾小时家里条件不好,没供进好学校。没有逃学。进教室的都是自愿选择的,想学习的。也没有人感叹专业不对口,学原子弹的要去卖茶叶蛋。没有那么多游手好闲的人。没有无所事事的时间。爱学习,你就拼命学吧。不爱学习也没人强迫你。相同爱好的人很容易聚在一起,同一个班里的人会更容易交流。

  • 6楼 信陵君无忌 2013-02-28

    谁要走后门。拉关系。交学费就可以读。每个区都建大型的图书馆,不要食堂,就近读书,回家吃饭睡觉。哪一门课学生多,就多开班。需要高学历的的工作就给高薪,高福利。多年学习也就值得了。无需造假。念书念的少也不是什么可耻的事。最好有个小小的像饰品或军衔勋章一样的标识,读过一科就一杠,结业十科就一星。谁要是漫天星,就是想当然的学者,不要评级,评职称。不服气你就去读书。攒星星。

  • 7楼 信陵君无忌 2013-02-28

    谁要那么多相亲节目。你的女神,男神读什么专业,屌丝就跟着报名吧,一个学期下来性格合不合得来。他或她是否属意于你就可见分晓。女孩子婚前没有神马家政,厨艺,育儿的结业证,就别考虑她。男生如果不是一堆星就让他当屌丝。

  • 8楼 吐鲁番的葡萄 2013-03-05

    我想建的大学时需要资源的,你给资源吗?有怎样的资源就会建成怎样的大学

  • 9楼 mao207185 2013-03-16

    感觉如果是我的话,就取消什么知识产权,现在的知识产权问题越来越严重,但我就感觉它并没有很好的保证了知识的分享化,我总是在做梦,如果有可能,我就开一个图书馆,里面的书籍可以随便阅览,然后可以随便记录,在书页上,只要不妨碍后来者观看或者损坏书籍,都可以涂抹。这样,才可以把大家的思维展示出来,知识,分享了才能是知识。如果连分享也不能的话,那只能属于极个别人的私家财产。

  • 10楼 少女_来学习吧 2013-03-23

    @mao207185  

  • 11楼 马克安之 2013-03-25

    创意太棒了,真的。我同时想到一段话,TEL说的,意思是:最重要的不是找到正确答案,而是提出一个正确的问题。如果我在1周前看到这个帖子我会往这方面进行思考,但是   苏伽特.米特拉   给了我不一样的想法   他的“用“云”建立一所学校”的创意更棒一些。

    被动的接受知识,还是主动的探求知识可能对于每一个都是不一样的体验,未来真的还需要教学式的大学吗?我们获取知识的途径会变得更多样化,所以我们可能需要的是和现在不一样的大学。

     

     

     

发表回复
功能维护升级中,维护完成完后将再次开放,非常抱歉给您学习造成的不便。